元宵节临近,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小镇花灯工艺师黄业光正忙着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以满足当地节日市场需求。
在光山县,一般农历正月初十开始准备花灯,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到正月底闹花灯基本结束。
今年68岁的黄业光,16岁开始就跟着祖父、父亲扎花灯,他家世代从事花灯制作,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黄业光介绍说,花灯制作繁杂精巧,需要经过设计、绘画、选材、组装等3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的精细度极高,尤其是细节的处理,更是考验工艺师的技艺。
黄业光说,花灯一般有麻秆、竹篾两种类别。麻秆花灯的制作首先按灯笼的大小尺寸,将晾干后的麻秆截成各种短杆,钻眼插上48根竹签,制作成花灯的骨架;然后将先期绘制的各类具有祝福意义的图画,黏贴在骨架周围,再用彩纸装饰灯笼的上下口,形成花灯的主体;最后,还要用竹竿制作成花灯挑秆,将竹竿与灯笼连接。至此,完整的花灯制作完成。
为使花灯更加美观,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黄业光在花灯制作中既注重保留传统制作工艺,又不断融入现代元素,让花灯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对于未来,黄业光希望将花灯制作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了解这门艺术的价值,并不断创新,使传统花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他还计划开设花灯作坊,邀请公众参与体验花灯制作,让这门艺术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