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把家里所有的田地、房产都输给了对方,从一个富家公子,彻底沦返回到了“贫农”的状态。
这才让他重新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虽然过去的富家公子哥是万万不敢想了。
但他的家族可远非富贵这个土地主可比,身份地位那是相当之高。可同样,他的下场也要比富贵要悲惨许多。
不仅把亿万家产败光,晚年甚至还活活饿死,在自家仅有的几间房子里,肚子里没一粒米。
他是怎么在短短几十年,将作为清朝首富父亲,遗留下的100多亿巨款挥霍完的?
在近代风起云涌的局势中,靠着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员的赏识,成功开创了近代中国很多第一......
中国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轮船招商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以及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第一座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等等。
而且都是一些有着超前眼光、于国于民大有发展前途的先进事业。他是“中国近代商业教父”,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实业教父”。
1916年去世时,给后代留下了高达1160万两白银的财富,折合现如今人民币多达100多亿元。
可以说,在过去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的普通百姓眼中。这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大财富,足够其几辈子甚至几十辈子的挥霍用度。
虽然盛家家族庞大,但靠着这笔财富,也足可以保证几辈子衣食无忧。而为了保证后代的富贵,盛怀宣也是煞费苦心,制定了看似“完美”的分配方案。
但万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十几年,他的家族就分崩离析,且因为争夺这笔庞大的财富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更加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后代守着这座金山,竟然到了晚年沦落到被活活饿死的地步。
而剩下的另一半,以慈善的名义成立了“愚斋义庄”,所投资得来的利息一部分拿来做慈善,一部分平均分给家族各房。
这个做法看似非常稳妥,一来保障了财富被平均分配,二来也保障了后代子孙的生活。
盛怀宣留有巨额财富的事情,早就满城风雨,所谓“树大招风”,况且是这么一笔天大的“肥肉”,手里握着枪的军阀们,任谁都想要分上一羹。
于是,借着一个所谓的名义,公然要求盛家将“愚斋义庄”的40%充公,否则后果便是全部没收。
盛怀宣虽然拿出了一半分给了各房,但奈不住有人使劲败家挥霍,尤其是作为最受宠的盛家老四“盛恩颐”,从始至终都是一个极会花钱的纨绔子弟。
不仅在赌场上一掷千金,更是明面上养了多达十多位姨太太,每家都是豪宅、豪车,佣人前后伺候。
如果不沾上赌,盛家公子就是可劲折腾,也折腾不完他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但偏偏迷上了赌,像《活着》中的富贵一般,很快就将万贯身价都输给了别人。
过惯了金玉衣食,一掷千金的潇洒生活,当然不会就此罢休,自然就将眼光盯上了自家的另一半巨额财富。
正好趁着军阀侵吞的时机,索性把剩余的部分直接全部分掉,而囿于当时局势的各方,也只好同意了这个主意。
这么一来,起到关键作用的保障部分,也终于被划分干净。而手里有了钱的各位,便再次过起了挥霍无度的潇洒生活。
而最为典型的盛恩颐,也成为了旧上海有名的“败家子”,甚至有着“民国第一败家子”的称号。
仅仅新中国成立前后,盛恩颐就成为了贫民子弟,只能守在自家仅有的几间小屋子中,连想进公园看看,身上都拿不出门票钱。
人生悬殊至此,虽说有时代因素。但终究是自己不争气,没能守住这份庞大的家业,也没能学会安身立命的本事。
所以,对于后世子孙,很多有本事的人,想法都是自己埋头打拼一生,然后将财富留给子女,念着子女后代即使不争气,也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那就是旁人无法夺去的“本事、能力、品德”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即使有再多的财富,也不过加深了子孙纨绔的程度。